一、课堂介绍
“四点半课堂”是指社区免费为儿童在放学后到家长下班前这段时间提供课业辅导、免费托管、兴趣班等的服务平台,以帮助上班族父母还没下班,学生放学后,出现的一段“管理真空”,以减轻上班族家长教育管理孩子的压力。因为小学生下午四点半放学,故而称之为“四点半课堂”。
根据社区儿童实际需要,“四点半课堂”服务主要开展以下活动:
1、课业辅导:协助儿童完成作业,培养学习兴趣;
2、兴趣培养:开展亲子手工坊、绘画班等兴趣小组,引导儿童培养健康向上的良好习惯,拓展儿童兴趣爱好。
3、青少年康乐活动:定期开展各种青少年康乐活动,协助青少年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。
4、青少年成长计划:根据儿童自身需求,开展针对性儿童成长服务,挖掘儿童潜能,促进儿童全面发展。
二、根据实际情况,向来咨询的家长做好以下沟通:
1学生需要和家长期望冲突
对于6到12岁的青少年来说,玩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,在学校呆了整整一天,他们希望“四点半课堂”能够给他们一些空间,让他们玩耍。而家长则希望孩子在“四点半课堂”上完成所有作业,减轻自己辅导孩子作业的负担,一些特殊家庭,如低文化水平的家庭则完全依赖“四点半课堂”帮他们辅导孩子的作业。在其它社区课堂曾经出现过家长因孩子在“四点半课堂”没能完成作业而禁止其再来的问题。“四点半课堂”不知不觉中沦为了家长管教孩子的执行者和“帮凶”。
最初的“四点半课堂”就是为了给孩子辅导作业,这导致了人们对“四点半课堂”的刻板印象。很多社工在“四点半课堂”宣传阶段时,就没有把“四点半课堂”定位好,一概地宣传它的课业辅导功能。加上急于求成,在面对家长咨询的时候也未作应该的澄清,导致家长“四点半课堂”课堂的认识上存在偏差,甚至认为“四点半课堂”是专门为提高孩子学习成绩而设的,对“四点半课堂”抱有太高的,不符合实际的任务目标。
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,澄清他们对“四点半课堂”的误区,让他们清楚“四点半课堂”服务是从16:30到18:00(下班),只有一个半小时,“四点半课堂”的宗旨不在于要帮助孩子把所以的作业全部完成,社工不能沦为家长免费的家教老师,让家长对“四点半课堂”有一个合理的期待,并明确家长在这过程中需要协助的工作。
2、成长的功能。
除了课业辅导功能之外,“四点半课堂”更注重学生的个人成长。我们通过开展手工小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;通过开展“观影日”、“阅读日”等主题活动,丰富“四点半课堂”服务内容,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,吸引更多学生参加;通过母亲节文艺表演等活动促进亲子互动,激发家长社区参与的意识;通过家访,了解每个孩子不一样的一面,拉进“四点半课堂”和家庭的距离。